您好,欢迎光临廊坊市子牛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国际化人才需求已纳入我国考试发展战略
2015/7/24 0:40:35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高鹤

日前,有媒体发现,以沪港通、深港通等实践和构想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国际化发展带动了中国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中国区总经理贾立军预计,CFA中国地区考生未来数年将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

这并非金融业的独有现象。

在财会界,不少熟谙国际行业变化、精通国际性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士同样有这样的预感。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瑾正是其中一员。

她告诉记者,澳洲会计师公会近几年的考生增长速度加快,加国加入WTO已满15年,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趋势加快不可避免。为此,她建议,我国考试的国际化程度也应进一步提升。

不过,这一建议目前其实已经进入了我国考试机构的战略布局中。

国际化人才需求已纳入我国考试发展战略

早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5年度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工作重点中就已经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编译国际考试业组织相关文献资料,扩大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合作领域,同时,促进我国会计资格国际化进程。

今年年初,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特组织多人赴美参加了国际考试业协会(ATP)第16届年会,获取国际考试行业的发展经验,更坚定了逐步推广我国会计相关资质与资格,加快我国考试国际化进程的决心。

而作为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主管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于今年3月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将进一步巩固注册会计师执业标准国际趋同成果,推动标准落地生根;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教育、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业服务市场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型事务所国际化发展能力以及参与国际会计公司治理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行业在国际会计事务上的话语权,使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向国际水准看齐。

显然,注册会计师资质的国际化也同样随之而来。

中注协有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开展“国际化建设年”活动,是行业更好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和服务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行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提升话语权的现实选择。

这同样是国际形势变化的要求。

正如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日前正式签署时,澳洲会计师公会首席执行官麦雅理(AlexMalley)所说的:“这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意味着澳大利亚已对全球商业真正开放。这类协定说明企业现在可以根据已公布的协定细则重新构建发展战略,以充分利用该协定所带来的更多市场机会,而商品及服务出口商也都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将进一步提升对国际化财会人才的需求,中澳两国的会计人才培训都需要迎合这一形势的变化。”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同样会悄悄带来类似的变化,这正要求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要更加倾向于国际化人才,考试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样需要加重国际化的色彩。

国际化已悄悄“潜入”考试

事实上,我国的相关财会类考试和培训正在悄悄加入国际化色彩。

正如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刘光忠近期所指出的,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机构改革、推进国际会计准则在各国采用以及会计准则项目重大调整和改革等方面不遗余力。我国主动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就需要在全国会计人才中选拔出专业水平高、外语水平好的高端财会人才,研究、跟踪并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培养高端国际化财会人才,将是今后领军人才培养等系统工程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方面,近年来,中注协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CPA考试的国际化。

截至目前,中注协先后与英国、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0余家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签署了30余个合作备忘录,内容涉及了资格考试、事务所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

中注协还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会计审计事务的决策。目前共派出和推荐了7名代表在国际和区域性会计职业组织中任职,对国际准则修改和制定发表意见,多次承办国际会议,不断扩大行业国际影响力。这都为我国相关财会考试国际影响力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也同样在相关考试的国际化上开动脑筋。

而对于国际性会计组织来说,它们对于自身考试的国际化更是提升到了战略高度。麦雅理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中澳两国协定的正式签署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但绝不能固步自封。我们必须持续地与中国开展建设性的合作,以确保我们在这一新的重要区域性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此类国际性会计组织的考试组织和人才培养思维与经验,都应成为我国考试国际化前行的参考与借鉴。

制度国际化+培训本地化

反观这些年在我国开展人才培养的国际性会计组织的发展,就能明了我国考试国际化的尝试方向和路径。

这些年来,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国际性会计组织,在我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几大国际性会计组织都已然拥有了大量的中国会员,而其资质的含金量也正在为我国财会人所认可。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即制度国际化与培训本地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会制度的完善和财会人才的培养都在一点一滴地进步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财会制度的完善和财会人才的培养相对不如国际性会计组织的模式更成熟。

人们热捧国际资质,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等制度安排更加先进,而我国企业源于“走出去”的需求,也非常需要精通国际规则的财会人才。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性会计组织对于人才培养有着系统的安排,同时拥有着深厚历史的它们又十分适应我国的财会环境,积极与我国各类组织机构合作,共同培养财会人才。它们在我国财会人才培养系统中的深入参与,及其在财会资质与考试水平上的先天优势,造就了它们在我国财会人中的重要影响。

比如,ACCA与CIMA都是积极主动地与我国会计管理机构深入合作,携手进行国际化人才的培训,利用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了双方考试资质的影响拓展;ACCA、IMA与澳洲会计师公会也在积极与我国高校进行深度协作,大范围地在我国高校中开展了相关的特色人才培养课程。此外,这些机构还与财会学术界密切联系,如IMA就成立了中国管理会计教育指导委员会,囊括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界的众多“大腕”……这一系列经验和做法都值得我国考试机构和人才培养组织深思与学习。

当然,我国财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其与国际财会制度的逐渐趋同,也对我国财会考试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

毋庸置疑的是,考试的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密不可分,它正是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试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中得以体现。

考试的国际化,远远不止于国际考点的开设、英文试题的出现等形式,还需要我国考试资质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含金量的真正提升。而这都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财会制度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密切配合和强大支撑。

子牛